新闻
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 > 《数鸭子》你听过了,黑脸琵鹭你数过没?
《数鸭子》你听过了,黑脸琵鹭你数过没?
红树林基金会 
2020-01-23
1303 
温馨提示:鸟类调查工作由专业人士指导进行。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及安全防护,拒食野生动物,切勿在户外接触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
 
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The International Black-faced Spoonbill Census)是黑脸琵鹭保育计划的优先项目,这项国际协作调查已证实能有效提供度冬黑脸琵鹭的数量和分布数据,亦同时提高公众对黑脸琵鹭的认识。自1994年首次举行,距今已经走过26年。香港观鸟会于2003 年起统筹该全球同步普查。根据201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黑脸琵鹭的数量比2018年上升13%,即增加了522只,自普查以来首次越过4千只的4463只新纪录。(以上内容参考自《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19报告》)
 

“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20”已于1月17日至19日(共计三天)顺利完成。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作为本次普查的观测区域之一,由
红树林基金会(MCF)的3位调查员、6位工作人员(含实习生1名),以及7位志愿者组成了调查团队,圆满地完成观测和记录的工作。


MCF发起人、终身荣誉理事,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园长孙莉莉也参与到本次普查工作中。
 

本次普查观测范围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至凤塘河口片区滩涂,以及深圳河与新洲河入海口片区滩涂。
 

                                                                           老河口,又称新洲河故道,为生态公园北区至入海口一段


                                                                                                                  ​深圳河与新洲河入海口片区

 
这是MCF连续第三年参加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同时也是首次对社会公众(自愿报名的志愿者)开放普查工作的参与机会。2019年6月初,MCF公众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面向MCF志愿者招募的公民科学实践项目——深圳湾鸟类调查(即鸟调),相比起平常观鸟,鸟调更系统化,注重观察鸟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旨在加强公众对自然的接触程度以及加深认知。这次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邀请志愿者的参与,其实也是一次具有难度和挑战的“实战演练”。
在调查员进行工作说明、分工和点位分布以后,大家各自就位,为即将开始的调查作准备。团队分别在老河口、观景台以及深圳河入海口滩涂三个点位附近蹲守,每个小组有2-3人。

 
                                                                                                                                                        商定流程,分工合作
 

                                                       观景台是视野最开阔的制高点,也是告知团队黑脸琵鹭移动轨迹的“塔台”

首先时间非常重要,每天的普查工作有三次同步记录时间,分别是下午3:30(第一次)、4:30(第二次)、5:30(最后一次),因为潮汐的缘故,水位会随时间慢慢上涨,加上黑脸琵鹭本身的作息和进食习惯,记录它们的数量其实是一件争分夺秒的事情。而天气情况和气温则对鸟儿以及团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查记录表
 
其次就是位置,一个好的观测点既会有相对更高的几率发现黑脸琵鹭的踪迹,也不容易惊动它们,这需要对黑脸琵鹭习性和生境熟悉拥有丰富经验,从而去判断和选择。
 

                                                                                                                         老河口的一对黑脸琵鹭
 
例如老河口就是黑脸琵鹭喜欢逗留的其中一个点位,在前往集合地的路上,我们看到两只黑脸琵鹭在老河口休息,路过的时候团队成员都非常小心,唯恐生性警觉的鸟儿“一去不回”。观测时如果稍微走神,原本停驻良久的黑脸琵鹭就有可能展翅高飞,不见踪影。
 

                                                                                19日下午2时许,新洲河口飞起的黑脸琵鹭©深圳大鱼
 
除了熟练默契的团队,趁手的设备也能为普查工作提供更高的效率,本次普查,我们主要使用相机拍摄记录,用单筒、双筒望远镜进行观测和数算工作,高倍单筒望远镜用于定点观察,确认鸟种和鸟儿的实时动态;而双筒望远镜倍数较低,但视野宽广,便于携带和跟踪快速飞行的鸟儿。更适合在大片的开阔区域寻找鸟群和确认位置。
 

                                                                                             工作人员在使用单筒望远镜观察鸟儿的动态
 
另外面对难以靠近的区域,无人机可谓一大助力。例如在生态公园东南方向,深圳河入海口处,有一块三角形的滩涂,此处一直以来都是深港两地调查时难以深入的盲区。直到2019的同步普查,MCF调查人员用无人机意外记录到48只黑脸琵鹭,该数量超过了深圳湾总数的十分之一。今年我们也决定继续使用无人机调查该区域。无人机会被谨慎地控制在刚好能辨别黑脸琵鹭,又不影响它们休息的高度,成为工作人员的“天眼”。
 





                                                                                          无人机拍摄到停歇在红树枝干上的黑脸琵鹭群


                                                                                                                          调查员在调试无人机

第一天的时候,有只黑脸琵鹭一直停留在新洲河入海口附近。在调查开始前到调查结束近三个小时里,它基本上处于“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状态,我们的伙伴也一直耐心地在望远镜里“陪”着它,感到又好笑又心疼。笑的是它过着这种慵懒悠哉的生活,可见我们为之努力的这片湿地能带给它足够的休息、食物甚至是安全感;心疼的是它们种群因为多年来因栖息地的萎缩而到了濒危的地步。这也给了大家动力,做好湿地保育,就是为它们提供屏障和后盾,储备足够的能量来迎接新的迁徙。
 

                                                                          17日下午3:30第一次统计,休息中的黑脸琵鹭©深圳大鱼
三日普查结束,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调查点最终取得17日39只、18日18只、19日19只的统计数据(此数据为每日最高值。收集整理普查纪录后,我们会将结果提交予国际统筹员作进一步的分析,最终数据将会以香港观鸟会公布的《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20报告》为准)。

黑脸琵鹭作为滨海湿地代表性的濒危物种,其数据基础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长久延续的层面上,为MCF进行湿地保育时引导正确的方向,并作出更科学的尝试和改变。湿地生态经营得妥善与否,是黑脸琵鹭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以深圳湾作为中转的关键前提。
政府相关部门于2006年回收曾被用于过度生产的鱼塘后,在MCF的协助下重新设计改造,并经过多年的湿地生境修复,将鱼塘变为黑脸琵鹭等候鸟的“酒店”,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来源。历年的候鸟季观测情况以及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数据最能直观呈现效果,以及反映出有待加强或改良的问题所在。

 

                                                                                                                     单筒望远镜中的黑脸琵鹭
 
2019年普查数据显示,香港与深圳(后海湾)共记录383只,占种群总数的8.6%,比2018年增加33只(+9.4%)。《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19报告》中提到:“米埔自然护理区,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澳门路凼区生态一区都有积极进行湿地管理工作而营造对琵鹭有利的生境。因此在今次普查中黑脸琵鹭的数字在这些地点有所增长,对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及其实施的保育计划及生境管理工作有一个正面的作用”。该报告最后总结,香港和深圳后海湾已经符合“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以及“黑脸琵鹭的国际重要栖息地”的相关标准。

希望在今年,会有更好的消息传来。愿人与湿地,生生不息


欢迎关注并置顶微信公众号
持续跟踪《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20报告》最新资讯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MCF微博及微信
MCF微博
MCF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