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在世界候鸟日到来之际,香港观鸟会(HKBWS)与红树林基金会(MCF)正式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st Asian-AustralasianFlyway Partnership, EAAFP)的第38、39个官方合作伙伴。同时,MCF也是中国大陆首个以民间组织身份加入的伙伴机构。
关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
世界上有九条主要的迁徙路线,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简称“迁飞区”)覆盖22个国家及地区——从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向南经东亚、东南亚延伸,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世界上有九条主要的迁徙路线,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简称“迁飞区”)覆盖22个国家及地区——从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向南经东亚、东南亚延伸,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世界九条迁徙路线,红色部分为EAAF。图 / EAAFP
每年有250多个种群(包括36种全球濒危物种和19种近危物种)、逾5000万只水鸟通过迁飞区进行迁徙。迁徙期间,这些水鸟需要依赖一系列优质湿地进行休息和觅食,积聚充足的能量,以完成下一阶段旅程。
▲绿点为迁徙水鸟的重要站点,红点为迁飞区网络中的站点。图 / EAAFP
因此,整个迁飞区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对于迁徙水鸟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应运而生。
关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是列入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的第II类自愿性伙伴协议,该协议于2006年11月6日正式签署。
EAAFP致力于保护水鸟及其栖息地,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计。此前的37个伙伴包括18个国家政府,6个政府间机构,11个国际非政府组织,1个国际组织和1个国际私营企业。我国政府于2008年加入。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共有900多处对迁徙水鸟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其中146个湿地已被正式认定为迁飞区网络(FNS)站点、有19处位于中国境内,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滨海湿地的重要性:为许多迁徙水鸟从南半球迁飞到北极繁殖地以及飞返南半球的旅途提供了唯一的停歇地。这些湿地不仅对迁徙水鸟至关重要,也为沿线的居民提供重要的惠益,即生态系统服务。(数据源自《EAAFP brochure V13》及《List of EAAFlywayNetwork Sites 2020》)
由于我国处于迁飞区的重要位置。在过去数年间,MCF时刻对迁飞区及迁徙水鸟保持高度关注,并与伙伴们保持紧密联系。
MCF与EAAF
红树林基金会(MCF)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保育、湿地教育、行业合作和社会资源动员等方式,保护全球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自2012年成立以来,MCF以迁飞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圳湾为依托,探索湿地保护的社会化参与。
关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是列入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的第II类自愿性伙伴协议,该协议于2006年11月6日正式签署。
EAAFP致力于保护水鸟及其栖息地,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计。此前的37个伙伴包括18个国家政府,6个政府间机构,11个国际非政府组织,1个国际组织和1个国际私营企业。我国政府于2008年加入。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共有900多处对迁徙水鸟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其中146个湿地已被正式认定为迁飞区网络(FNS)站点、有19处位于中国境内,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滨海湿地的重要性:为许多迁徙水鸟从南半球迁飞到北极繁殖地以及飞返南半球的旅途提供了唯一的停歇地。这些湿地不仅对迁徙水鸟至关重要,也为沿线的居民提供重要的惠益,即生态系统服务。(数据源自《EAAFP brochure V13》及《List of EAAFlywayNetwork Sites 2020》)
由于我国处于迁飞区的重要位置。在过去数年间,MCF时刻对迁飞区及迁徙水鸟保持高度关注,并与伙伴们保持紧密联系。
MCF与EAAF
红树林基金会(MCF)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保育、湿地教育、行业合作和社会资源动员等方式,保护全球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自2012年成立以来,MCF以迁飞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圳湾为依托,探索湿地保护的社会化参与。
▲深圳湾湿地俯瞰
▲深圳湾承载着大量水鸟的生存和迁徙
MCF积极为迁飞区的保护工作做出贡献,开展了一系列沿海湿地保护项目,特别是参与了《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战略》、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等工作。并在2018年制定了基金会的全球红树林保护战略,涵盖东盟区域的重要迁徙候鸟区域。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玉杰(左)与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终身荣誉理事孙莉莉(右)签约
此外,在2018年12月12日第十次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成员大会(EAAFP MOP 10)上, MCF与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Studies, CEAAF)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EAAFP科学部(Science Unit, SU)并发起勺嘴鹬(Spoon Billed Sandpiper, SBS)保育项目,致力于保护以勺嘴鹬为代表的 5000 万只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
▲勺嘴鹬,摄影 / 花生
随后在东亚-澳大利西亚极危水鸟与滨海湿地保护论坛上,MCF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多方参与的全球首个勺嘴鹬保护联盟,该联盟将会继续推动与俄罗斯、缅甸和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勺嘴鹬工作组(EAAFP SBS Task Force)合作开展迁飞区尺度的保育行动,包括监测、研究、合作、政策咨询和公民科学。
▲勺嘴鹬保护联盟成员
在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支持下,MCF发挥资源募集、平台搭建、教育网络等优势,联合EAAFP SBS Task Force、香港观鸟会,以及国际保护组织等一同开展勺嘴鹬、黑脸琵鹭等极危、濒危物种栖息地的保育和生态监测工作。
▲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20与2020年中国勺嘴鹬冬季同步调查
未来,MCF将通过EAAFP的广阔平台和资源优势,继续建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信息平台、努力扩展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网络保护地,以及在迁飞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水鸟同步调查与监测、湿地管理教育培训和专家技术服务,动员企业、公益环保组织与公众的广泛参与,共同促进迁徙候鸟及栖息地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