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CEPA湿地教育与保护论坛在湖北武汉十堰厅顺利举办。论坛中举行了国际湿地网络(WLI)中国优秀湿地中心颁奖等多个重要颁奖仪式及发布仪式。
WLI中国优秀湿地中心版奖仪式
在国际湿地网络(Wetland Link International,简称WLI)中国优秀湿地中心颁奖仪式中,WLI宣布全球首批23家“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WLI Star Wetland Centre Awards)获奖名单。其中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上海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大陆首批获得该奖项的获得者。
▲深圳市福田区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学康(右)代表生态公园,从阿拉善SEE深港项目中心第四届工委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春明(左)手中接过奖状
被亲切称为“深圳湾的小钥匙”的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38公顷,以亚热带红树林湿地为主。东临新洲河,南面为深圳河入海口,与香港米埔国际重要湿地一水相隔,西部紧邻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接城市核心区。公园是自然保护区与城市核心区的缓冲区域,更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载了深圳湾数以十万计迁飞候鸟的生存和栖息。
▲生态公园与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米埔国际重要湿地紧密相连
自2015年底开园起,生态公园承载着重要的生态、文化、康体及游乐功能,向市民开启人与湿地沟通的新大门,也给深圳湾的湿地物种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家园。
▲生态公园公众活动
通过七年持续的保育工作,这里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重要的越冬地。豹猫、小灵猫,以及在深圳“消失”了二十余年的欧亚水獭,也在此区域重新现身,是深圳河流水质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重要标志。
自2015年12月开园以来,红树林基金会(MCF)在福田区政府和福田水务局的指导和各方专家们支持下,于7年间在生态公园开展了多元化的自然修复与科普教育工作,让这里逐步成为市民体验城市自然与美好风光的绿意空间。
▲(左至右)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奖
深圳的另一个中国优秀湿地中心——华侨城湿地(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最早为深圳湾天然的近海与海岸湿地,后因城市建设填海,形成面积约68.5公顷的内湖区,拥有约5万平方米红树林湿地以及众多原生动植物。2007年,受深圳市政府委托,华侨城集团管理了华侨城湿地,逐步建起一座“城央滨海生态博物馆”,2014年创设中国第一家自然教育学校,2016年3月成为深圳首批市级湿地公园,2021年揭牌成为深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颁奖仪式上,深圳华侨城都市娱乐投资公司湿地管理部总监、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孟祥伟代表华侨城湿地领取奖项并发表感言。
2022全国爱字周湿地自然笔记接力活动颁奖仪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宣布获奖名单
论坛上进行了“2022全国爱鸟周湿地自然笔记接力活动”颁奖仪式。活动开展期间,各参与方以线上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十余场面向不同地域和教师群体的培训活动。全国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2679份作品成功投稿,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走进湿地、与鸟相遇。
▲获奖学生发表感言
该活动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红树林基金会(MCF)举办,并联手抖音自然平台开展线上公众参与渠道。
▲字节跳动公益抖音自然行业运营罗媛楠(左)从红树林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明达(右)手中接过特别合作伙伴荣誉证书
湿地教育书籍、自然课程、调研报告发布
中国林业出版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凤波发布红树林基金会文库新书、中国第一本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指南——《中国湿地教育中心创建指引》,该书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和红树林基金会(MCF)于2018年共同发起的“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湿地教育中心项目”的成果汇总,历时三年打磨,旨在为中国湿地教育中心的发展提供首套兼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指南。
▲中国林业出版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凤波发布《中国湿地教育中心创建指引》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武明录秘书长在该环节发布了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红树林基金会(MCF)编著的《湿地因你而美—湿地教育的中国案例》,该书梳理了全国湿地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包括爱鸟周活动在内的全国优秀案例,期望为同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发布《湿地因你而美——湿地教育的中国案例》
红树林基金会高级教育研发专员曾卓在武汉主会场,详细介绍了基于深圳生态环境特色、结合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课程案例,并发布了《走进海上森林:自然教育活动手册》。
▲红树林基金会高级教育研发专员曾卓
自2017年至今,基金会深耕自然教育领域,通过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面向1-9年级中小学生开展学校课程活动,积累了大量一线规划、研发、执行、培训与评估的学校课程教育经验。本书首次将五套经过实践检验的课程正式发布,并附上完整的教具及工具手册。
曾卓在介绍中提出,学校课程研发最具挑战的是找到湿地保护目标与现有基础教育课标的结合点,这样才能真正进入正规教育体系并发挥其影响。这也是未来CEPA教育与正规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基金会开展的中小学湿地教育课程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发布了湿地教材《留住江豚的微笑——长江江豚环境教育课程》。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武汉区域主任张新桥
该课程基于一线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经验,采用互动有趣的教育方式,通过贴近生活的选题,引导公众透过江豚理解长江保护的重要性,并愿意支持和参与其中。这也是我国第一套依托WWF专业环境教育课程设计理论方法体系,研发的旗舰物种长江江豚专题课程。此外,双方还分享了基于中国首套基于湿地保护主题的湿地教育教材——《生机湿地》课程开展的行业培训和活动实施的成果经验。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陈璘
红树林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勇发布了由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老牛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北京明天美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ABC)联合编写的《2022中国环境公益机构湿地保护调研报告》,报告旨在展示中国湿地保护中的民间力量。
▲红树林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勇发布《2022中国环境公益机构湿地保护调研报告》
该报告通过案头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 22 家参与湿地保护的国内环境公益机构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内环境公益机构参与湿地保护的历程和作用,总结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行动方向进行展望,最终形成27个精选案例,希望对未来中国湿地保护发展的深度思考,可以成为环境公益力量进一步深入参与湿地保护行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