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 > “从湾区走向世界”论坛顺利举行 | “绿色湾区 展望未来”系列活动
“从湾区走向世界”论坛顺利举行 | “绿色湾区 展望未来”系列活动
 
2023-03-25
57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借鉴长江、黄河、滨海等流域湿地管理经验,促进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的建立,3月25日上午,由国家林草局湿地司、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指导,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主办的“
绿色湾区展望未来”论坛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办。毕马威中国作为战略支持单位出席。

论坛现场合影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安全,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全球到各国都开启了一系列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识的建立。在此背景下,中国已制定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全球红树林保护合作。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重要使命,为中国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起示范作用。

论坛进行中
论坛以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资源底蕴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围绕大湾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议题,汇聚保护地合作网络与社会化参与力量,探讨企业等社会各界如何参与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绿色湾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刘亚文致辞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刘亚文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主管部门和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多年来积极推进跨流域、区域湿地和迁飞水鸟的协同保护。通过构建湿地保护网络,组织开展论坛、培训、宣传以及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湿地保护意识,加强了流域和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了“湿地保护管理的主流化、保护的专业化、传播的品牌化、参与的社会化、影响的国际化”,形成了一整套协同参与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流域和区域的整体性和原真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加强湾区湿地、森林、海洋的保护,充分发挥湾区在金融、科技和自然资源的区域优势和区位优势,共同探索和创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湿地保护的合作机制,意义十分重大。

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吴桂昌致辞
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吴桂昌从政策角度介绍了广东省近年来多措并举的成果,建立健全湿地修复制度,科学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把重要湿地纳入湿地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广东湿地保护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打造湿地保护的“广东样板”。

红树林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明达致辞
红树林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明达则表示,期望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对标国际,引领湾区企业ESG在气候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率先垂范,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湿地网络,全球协同

论坛围绕迁飞水鸟和国际湿地保护等主题进行三个主旨报告。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科学部高级顾问、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吕偲就“湿地及候鸟的国际协同保护”进行分享。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科学部高级顾问、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吕偲进行主旨报告
吕偲在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背景下,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和连通性角度,对湿地及迁飞水鸟保护的国际协同保护网络的价值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深圳湾区位优势和湿地协同保护进程,并展望了“绿色湾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同保护网络建设。

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首席技术专家、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于秀波进行主旨报告
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首席技术专家、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于秀波进行“滨海湿地保护网络合作建设”主旨报告,并发布2023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

针对大湾区湿地保护网络的建设,
他认为需借鉴国际上生态区理念,了解本土自然特征、生态过程和保护价值;借鉴国际自然保护机制,建立包容性强、合作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创新设计可持续的长期活动。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进行主旨报告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就“全国鸟类迁飞通道保护行动”进行分享。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两个候鸟迁徙区的交汇地带,也是我国黑脸琵鹭、黑嘴鸥、黄胸鹀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期待大湾区通过绿色建设,实现湾区内滨海湿地和水网湿地的保护,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人鸟和谐的“水鸟天堂”。
绿色湾区,先锋先行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深圳、惠州、东莞、广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珠海九个内地城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对照世界一流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系统质量不高、生态修复难度较大、发展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有待优化、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俯瞰深圳湾湿地

在室外环节,红树林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勇介绍了基金会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助力建设绿色湾区的实践,包括凤塘河道治理、修复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鱼塘生境等在内的自然保育和自然教育工作,以及持续推进的深港合作案例。

红树林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勇

第十三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我们的影响力计划”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华南区咨询服务首席合伙人、毕马威慈善基金董事彭富强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深圳将会为国际红树林保护和治理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助力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色调和新名片。作为行业的领导者之一,毕马威率先加入绿色湾区先锋行动计划,希望可以将过去两年来在深圳湾开展的监测和管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湿地生物现有栖息地、提高员工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活动经验和成果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包括政府、企业及公众可以参与进来,携手共建绿色湾区。


毕马威中国华南区咨询服务首席合伙人、毕马威慈善基金董事彭富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举措,结合“科技湾区、金融湾区、绿色湾区”定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毕马威中国支持红树林基金会开展的《绿色湾区先锋行动计划》同步签约在本次论坛上启动。

毕马威中国华南区咨询服务首席合伙人、毕马威慈善基金董事彭富强(右)与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左)签约合影
该项目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区位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底蕴,充分发挥包括毕马威中国、红树林基金会等在内的智库和专业资源优势,基于多方在深圳湾开展的长期合作。通过推动建立区域化的合作网络,推广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管理实践,提升湾区生物多样性;推动建立社会化的合作机制,创新绿色金融应用,助力湾区生态与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和公众广泛参与,共同服务于世界一流湾区建设。
 
企业助力,携手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绿色行动的先导,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是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圆桌论坛

论坛进行了主题为“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圆桌对话,由毕马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弛主持,华泰证券深圳分公司综合管理团队负责人曾琼,腾讯CSIG战略管理中心管理咨询总监于炎鑫和红树林基金会保护项目办公室高级项目总监杨松颖进行对谈。

毕马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弛

曾琼表示,华泰证券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创设“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并依托资本市场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向客户、合作伙伴推广环保理念,以ESG为纽带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与资本市场对话合作,推动完善企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身体力行助力可持续发展。


华泰证券深圳分公司综合管理团队负责人曾琼

于炎鑫提到,腾讯作为身处大湾区的企业,一直秉持“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不论是通过互联网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还是提供技术的支持和迭代,都是腾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未来会有更多立足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科研探索以及资源支撑,为大湾区树立起世界标杆。


腾讯CSIG战略管理中心管理咨询总监于炎鑫

杨松颖表示,很多如毕马威、华泰证券、腾讯等优秀的企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根植在基因或者战略里,具有内驱力。但如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首要的目标,如何借助外力去推一把是非常关键的。这种情况下,基于国际治理的要求以及国家最新的法规和标准,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运营当中有什么点是需要改进的,并且逐步影响供应链上下游,形成良性的循环,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源上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红树林基金会保护项目办公室高级项目总监杨松颖

论坛最后,为更好地促进合作,推动湿地保护网络的建立,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经理郝志明现场宣读《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倡议》内容,倡议探索建立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管理实践,推动绿色金融支持机制的研究应用。


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经理郝志明
 

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倡议

 

鉴于:

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上,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等七家机构联合倡议建立“中国迁飞区保护网络”,在推动迁飞区湿地和水鸟保护主流化,规范迁飞区湿地与水鸟调查监测,开展迁飞区栖息地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促进迁飞区经验交流、分享和意识提升,创建迁飞区人鸟友好型社区及产业等领域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黄河湿地保护网络以及滨海湿地保护网络等流域性和区域性湿地保护网络在呼应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内湿地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加强流域或区域间的合作,推动实现湿地了“主流化管理、专业化保护、品牌化宣传、社会化参与以及国际化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流域和区域的整体性、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此,我们倡议:

一、探索建立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推动完善各相关方的合作机制,通过举办网络年会,组织联合保护行动,开展能力培训,倡导公民科学,支持科学研究等方式,提高保护管理的协同能力,促进区域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保护。

二、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管理实践。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湾区湿地保护与修复行动中的实践,提高湿地、海洋、森林等关键生态系统以及迁飞水鸟的有效性保护,提高应对气候变化韧性,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绿色金融支持机制的研究应用。积极探索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迁飞通道水鸟和湿地保护的合作机制,联合支持开发绿色保护与发展合作基金,建立社会化资金筹集战略和管道,举办针对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ESG等领域的培训,助于推动绿色湾区生态保护与降低碳足迹的行动。


愿我们共同携手,为湿地和水鸟保护贡献绿色湾区的力量!


同日下午,参会代表在红树林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科普展馆,对生态公园的自然保育和公众教育工作进行了考察。部分专家代表就湿地保护网络合作机制展开了进一步的研讨,为更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湿地保护的社会化参与和保护网络搭建提供思路。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MCF微博及微信
MCF微博
MCF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