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机构建设
党建工作
成为志愿者
职位应聘
联系我们
最新资讯
新闻
科普
故事
视频
信息披露
管理制度
年度报告
财务报告
年检信息
专项报告
项目进展
我们的行动
守护深圳湾
拯救勺嘴鹬
重建海上森林
自然教育预约
视频回顾
捐赠信息
企业捐赠
捐赠名单
捐赠票据使用
合作伙伴
公益传播伙伴
企业公益伙伴
公益项目伙伴
政府合作单位
搜索
新闻
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
> 深圳首期鸟类环志培训成功举行 | “绿色湾区 展望未来”系列活动
深圳首期鸟类环志培训成功举行 | “绿色湾区 展望未来”系列活动
2023-03-28
319
3月25日-28日,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办,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红树林基金会(MCF)和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协办的深圳首期鸟类环志培训班成功举行。
培训现场
此次环志培训共有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红树林基金会,深圳市观鸟协会,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共27名学员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参与为期四天的室内外沉浸式培训。
鸟类环志。绘制/刘丽华
鸟类环志是一项国际上研究鸟类迁徙和种群监测的通用手段,主要是指将特定的金属环佩戴在鸟类的跗(fū)蹠(zhí)上通过观察或回收了解鸟类的迁徙情况。欧美等国家在鸟类环志工作上较为成熟,美国和加拿大每年环志的鸟类高达100万只,为大量鸟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黄色EH旗标勺嘴鹬,背上有个小书包(卫星跟踪器),
2
019年秋季在
江苏
环志
。摄影/李东明
全球九大候鸟迁飞区有四条途经我国,仅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全球每年就有5000万只候鸟南迁北飞,途径我国的候鸟数量之巨可见一斑。
深圳湾位于全球九大候鸟迁飞区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每年春秋季节有约十万迁徙水鸟在深圳越冬或停歇,是迁飞区内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和越冬地。对迁徙鸟类开展长期环志工作,有助于从更大尺度上了解深圳湾鸟类的迁徙规律,为迁飞区尺度下的湿地修复提供参考。
深圳湾湿地鸟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途径中国的四条迁飞通道上的候鸟,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开展候鸟环志工作也是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中,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鸟类环志起步晚,且呈现北多南少的情况。
长期以来,深圳地区开展鸟类监测主要以调查人员对鸟类进行肉眼计数的方式开展种群评估为主,缺乏多样化的监测工作和监测方法。鸟类环志工作的加入为研究深圳鸟类资源和候鸟迁徙增加了新的方式,将鸟类的监测可以做到个体识别,对开展鸟类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地区首个大型迁徙鸟类集群获救案例,同时也是深圳首次对普通鸬鹚进行的鸟类追踪研究。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表示,深圳是国内经济和文化排名靠前的城市,鸟类环志是鸟类保护的一环,期待未来在鸟类环志方面深圳能够做出全国瞩目的成绩,在国际上叫响深圳的名气。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致开班讲话
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郭强表示,深圳接下来将依托本次环志培训成员,建立鸟类环志站,开展深圳地区的鸟类环志工作,本次环志培训也为深圳地区的鸟类环志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郭强致开班讲话
培训导师有来自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鸟类环志监测总站)、昆山杜克大学和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单位、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根据深圳鸟类情况和环志需求,设计了覆盖鸟类资源、环志管理与规程、野保法、鸟类救护知识、不同鸟种的环志技术实操等系统课程。
26日-27日进行室内
课程,老师们讲授理论知识
每位学员不仅要参与室内课程讲解与讨论,还需要携专业设备,进入指定区域进行实地的水鸟、林鸟环志实操,最终进行环志技术考核。
28日
实操课程,老师展示环志网的架设
户外环志实操期间,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合适生境架设环志网开展环志工作,共环志鸟类3目9科12种,共计27只,完成环志的工作流程后现场进行放飞,最大程度减少对鸟类的影响。
此次培训,期望在深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本土鸟类环志工作人员,为深圳市长期鸟类环志工作提供人才资源。
最新资讯
新闻
科普
故事
视频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MCF微博及微信
MCF微博
MCF微信
全球湿地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马上加入红树林家族,一起守护“地球之肾”!
立即捐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