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说 是志愿者、工作人员、活动参与者投稿的栏目。
MCF的参与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对自然有着真挚热爱和深沉感悟的志愿者,他们或多才多艺,或能说会道,或敢想敢做。他们投稿是为他们喜爱的自然生物代言,为他们所受的自然馈赠代言,为他们所作的自然服务代言,是为自然代言!
他们的心路、经历对MCF来说十分宝贵,后续也或将带来优秀参与者的专项采访,你想了解的志愿者服务生活,这里都有!
作者:刘丽华 红树林基金会(MCF) 深圳湾湿地教育高级专员
前言
自然解说,不是创造故事,而是讲述此时此地的生态内容,展现环境中各个生物在自己生态位上演绎的精彩绝伦的生活。
因此,我们在一个城市荒野里建了一条自然教育径,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见证这里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为了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所做的工作,从而呼吁公众持续关注、参与生态保护。
植物学大会纪念园——城市里的自然荒野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植物学大会纪念园地理位置示意图
植物学大会纪念园(以下简称纪念园)便是这个城市荒野。
纪念园位于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以下简称生态公园)的生态控制区,同时也为边境管控区,既有红树林滩涂的自然生态环境,又有着改造后的陆地植物群落,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深圳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都仅有一河之隔,处于遗世独立又连接深港两个保护区的重要位置,是隔离城市中心的屏障和缓冲带。
早在2015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落成之后,红树林基金会(MCF)就已经在这里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例如兽类鸟类监测、无瓣海桑清理、红树复种等工作,那时候,它还不叫“植物学大会纪念园”,而是生态公园的生态控制区。
MCF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红外相机和种植红树
绿湾”自然教育径的诞生
“绿”是绿色生态的修复管理。
“湾”是多种生物的栖息港湾。
“绿湾”自然教育径代表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境管理,使纪念园成为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的美好希望。
然而教育径的诞生不仅仅是命名而已,背后更有曲折的流程和更加丰富的思考。在进行教育径解说牌内容设计之前,我们进行了多轮的规划和解说主题的确定,这奠定了整条教育径的逻辑基础。
01 明确的解说主题及一句话主旨
自然教育径地图
生态廊道——生态公园处于一个特殊位置,对前来越冬停留的候鸟及深港两个红树林保护区的环境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是连接城市与湿地的生态廊道,需要大家的关注与保护。
历史见证——生态公园就是一个深圳的缩影,是深圳湾填海历史的见证者,展现了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下的环境生态修复过程。历史见证——“元旦”即“初始之日”
共建修复——在纪念园的生态修复工作由多方共建参与,能为多种生物(鸟类、底栖生物等)营造一个适宜的栖息家园。
纪念园的路线相对单一,无需过多规划,但可以在不同的休憩点位确定不同侧重点的解说内容。在园区规划目标基础上,确定了“生态修复”、“生态探索”两大主题路段。
“生态修复”路段内容主要为展现纪念园的生态修复工作,解说现场环境的演变。
“生态探索”路段基于环境特点,用互动的解说手法展现物种生态内容。
在每个重点解说的点位,又有更具体的主题(如教育径地图所示)。最后才真正进入到具体每块解说牌的文案、形体和版面设计。
已落地的解说牌,设计融入环境-共生领域/摄
02 非人解说——在地的互动设计
非人解说,英文原文为“non-person interpretation”,意思为非人员解说,指不需要人员的讲解,访客通过解说牌就进行阅读、互动,了解场地的自然生态信息。
在绿湾自然教育径中,我希望能增加互动来模拟修复工作的部分过程,或者展现其中原理,在生态探索内容中也可以让访客模拟实际观察物种环境的体验,这种设计方式在很多绘本立体书上已有较多体现,只是在地解说牌的应用还比较少,第一是成本造价略高,第二是对设计要求比较高。
教育径规划完成后,怎么把具体想要呈现的效果以及目的和设计师沟通是一个问题,在这里我采取了直接手绘出来的方法。
一个好的解说牌是规划者与设计师相辅相成的,在此也感谢设计团队共生领域,在我原来的想法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优化内容。(落地互动效果请见文章最后多图展示)
03 友好的文案阅读形式
除了外观形体上的设计,文案内容设计也十分重要。
在许多解说类的书籍中都强调过一个“3-10-3”的原理,也就是3秒钟、10秒钟、3分钟。
3秒钟——通过吸引人的标题或插图外观,吸引访客进行3秒钟的阅读,迅速了解主题。
10秒钟——在前面的基础上,让访客能继续进行10秒钟的阅读,通过二级标题或一句话的内容基本清楚解说牌想表达的内容。
3分钟——如果访客仍然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则提供更多信息进行3分钟的阅读,此部分内容基本是第二阶段内容的扩展。
一般一块解说牌内容尽量不要超过3分钟能阅读完的信息量。如有更多希望能展示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线上后台的形式展现,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系统链接。适当用可视化的语言也便于访客理解内容。
可视化图表展现外来入侵物种的繁殖扩展能力、对周围本土植物的影响-共生领域/摄
在排版、形体设计上将不同鸟类常活动的环境位置立体化-刘丽华/摄
可实时更换的内容,体现在地感-共生领域/摄
04 链接访客的趣味内容
那么什么样的文案可以吸引访客感兴趣阅读3分钟呢?
关键点在于把一些相对专业的内容与访客身边常见的、熟知的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降低阅读门槛。
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真红树、半红树分别生活在靠近红树林外缘、內缘,单纯这样说对于平常接触不到此类信息的人来说就不是很友好,我把红树、半红树植物类比为“较喜欢/不喜欢泡澡”、“住在海景房“等,就相对比较好理解它们其实是从沿海到内陆分布,对海水淹没的耐受程度不同。
用拟人口吻介绍自己的红树植物解说牌,增加亲切感-共生领域/摄
05 解说牌落地互动效果展示
相框展示“此时此地”,与“过去”的插画形成对比,展现历史变化过程
刘丽华/摄
通过转盘的形式展现涨退潮后高潮位栖息地的变化
共生领域/摄
通过推拉的方式展现涨退潮后的红树林
共生领域/摄
通过推拉的形式展现无瓣海桑扩散前后的变化
对鸟类栖息环境的影响
共生领域/摄
通过转盘的形式展现水獭在深圳湾的一日活动
共生领域/摄
通过翻牌、转盘形式查找观察藏在滩涂下的动物,同时模拟其生活环境
-共生领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