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 > 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2023-10-24
1770 
图片

 

2023 年 10 月 19 日至 23 日,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 33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近 900 名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和交流了近年来我国鸟类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图片

与会人员合影

 

 在20日的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讲话,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先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尹峰先生、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杨光教授以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正旺教授分别在开幕式致辞,对大会各位代表参会表示欢迎,并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

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教授致辞

 

本届大会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鸟类学研究”为主题,安排了5个特邀大会报告,5 个大会青年报告;设置了 26 个单元 185 个专题报告,6 个圆桌讨论会,展示和交流壁报 106 个,各种形式的报告总计 307 个。此外,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科学基础与实践”边会。

 

在大会报告中,南京师范大学常青教授系统介绍了全球极危鸟类勺嘴鹬的种群现状、致危因素和保护对策,为开展这一滨海湿地旗舰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大鲵分类和分布的新见解,强调了将遗传多样性纳入保护计划的重要性,为受胁鸟类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邓文洪教授介绍了大杜鹃与北红尾鸲在巢寄生与反巢寄生之间的博弈,为物种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了新观点。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Morgan Tingley 博士利用长期监测数据,揭示了北美鸟类在空间分布、物候节律和形态特征三个方面对气候变暖的多维度响应。昆士兰大学的 Richard Fuller 教授回顾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面临的威胁和近年来的保护成效,强调了综合多源监测数据并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基于证据的候鸟保护的重要性。

 

在专题报告会——迁徙研究与迁徙通道保护中,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勺嘴鹬特别行动小组(SBS TF)主席孙莉莉做了题为《极危物种勺嘴鹬对其最重要迁徙停歇地——条子泥滩涂的利用:种群、食性和食物资源》的报告,为与会人员分享了北京林业大学与红树林基金会在江苏东台条子泥开展的研究工作。

图片
图片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

勺嘴鹬特别行动小组(SBS TF)主席孙莉莉发言

 

在大会青年报告中,来自香港大学的 Simon Yung Wa Sin 博士,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强研究员,中山大学的马亮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德志博士,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胡莉博士,分别做了题为 “Avian genomics: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North Pacific albatrosses to the evolution of plumage color in an Australian songbird”,“从合作行为演化联想到中国鸟类理论生态学应关注的 10 个问题”,“气候变化对全球荒漠鸟类的影 响”,“基因流导致系统发育重建的不确定性:以近缘雀形目鸟类为例”,“猎隼高原拓殖之路”的精彩报告。

 

本届大会无论是参会人数还是报告数量都创了历史新高,研究内容不仅涵盖我国众多的鸟类类群,也涉及了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等地区的鸟类研究工作,一些在国外留学的学者也参加这一鸟类学盛会。这些都体现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鸟类学研究”这一大会主题,也标志着我国鸟类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图片
图片

 

 

红树林基金会工作人员

为参会嘉宾介绍项目

 

2023 年 10 月 22 日下午,大会正式落下帷幕,鸟类学分会秘书长丁长青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在闭幕式上,副主任委员马志军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学术总结,主任委员张正旺教授为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及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协办单位颁发了纪念牌,全体参会代表用热烈的掌声对组委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最后,来自广西大学的蒋爱伍教授向各位代表发出邀请,欢迎大家 2025 年到广西南宁参加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

图片

基金会代表在会场合影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MCF微博及微信
MCF微博
MCF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