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 > 深圳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
深圳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
深圳发布 
2023-09-07
574 
 

 

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2023年9月6日15时23分(北京时间9月6日21时23分),经《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

 

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近一年来,中国与相关缔约国和公约秘书处共同努力,向公约第62次常委会提交了“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常委会的正式批准。

 

图片

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有各种憩栖鸟类。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筹建工作专班负责人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将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部署下,依照区域倡议框架文件要求,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同时以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在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中谋划和推进湿地保护工作,推动红树林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

 

 

先行实践者,

打造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能力示范城市
 
据该负责人介绍,深圳将向内挖潜,打造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能力示范城市,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先行实践者”。
 
深圳正不断挖掘城市内在潜力,积极探索高密度超大型城市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在法制建设方面,将尽快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湿地保护条例》及配套制度,推进湿地保护事业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规划引领方面,高水准编制《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湿地保护顶层设计;在保护形式方面,构建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小微湿地的湿地保护体系,提升湿地生态保护效能;在城市定位方面,多措并举提高湿地保护率,争创“国际湿地城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能力示范城市;在人财物力方面,优化人才成长空间,广纳全球优秀人才,促进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人才双向交流。拓宽社会资金和力量渠道,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事业。按照“岭南客家、新中式”的建筑风格,倾力打造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和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秘书处项目,兼具公益性、市场化投入运营。
 
图片
 
 

积极参与者,

建立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
 
该负责人说,深圳将向外而行,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做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
 
深圳将通过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举办区域性红树林湿地保护峰会、高峰论坛,促进全球红树林知识共享与科研合作,建立健全红树林自然教育体系,提升红树林国际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促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推动《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边环境公约履约,助力实现昆-蒙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全球气候目标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片
 
比如,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将于9月26日在深圳举行。深圳还发布了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国内空白;推动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在深圳落地,创新开发适合红树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保险产品等。
 
深圳将通过高质量的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项目,完善形成一套红树林蓝碳交易的确权、核算、认证、交易、监督和保障的全链条制度,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平台,尝试把碳汇成果推向全球,让中国的蓝碳碳汇交易走向世界。
 
 

有益贡献者,

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实现全球环境有效治理
 
该负责人表示,展望全球,深圳将不负使命,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作出探索,做实现全球环境有效治理的“有益贡献者”。
 
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提出了6个具体目标:促进红树林知识创新与共享、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发展红树林自然教育体系和公共服务、提高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能力建设、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优先项目、探索建立蓝碳核算体系。
 
下一步,深圳将紧扣国家发展大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热带、亚热带海岸带天然生态屏障发出“深圳声音”。
 
图片
 
深圳将坚定不移贯彻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积极回应各国普遍关切的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经济增长与生态宜居并行的发展路径,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圳案例,助力全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贡献深圳力量。
 
深圳还将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技术交流,提高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为建设美丽的“地球村”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做什么?怎么做?

 

据了解,“国际红树林中心”(International Mangrove Center,IMC)作为一个国际联盟和行动平台,由中国、柬埔寨、马达加斯加联合提案。旨在建立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促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推动《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边环境公约履约,助力实现昆-蒙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全球气候目标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6个具体目标

 

促进红树林知识创新与共享、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发展红树林自然教育体系和公共服务、提高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能力建设、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优先项目、探索建立蓝碳核算体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圳市政府共同协商、密切沟通、合力推进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筹备前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2023年9月6日,随着《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深圳市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新周期任务,继续抓实抓细抓好各项筹建工作。

 

图片

 

近期筹建工作

 

安排落实中心国际组织日常运行的基本经费及人员保障,推动中心日常运行;确定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中心秘书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积极开展宣传,充分展示我国红树林和湿地生态保护成效。

 

 

“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大事记

 

酝酿提出“国际红树林中心”设想

 

●2020年前后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红树林保护的国际合作,提升深圳对外开放的城市形象,全面展示深圳绿色发展的城市魅力,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共同酝酿商议提出:参考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机制形成的过程,在有关国际公约框架下推动迁飞区国际研究中心或国际红树林伙伴机制(即国际组织)落地深圳的设想。

 

●2021年6月始 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在筹备《湿地公约》COP14大会的同时,积极推动基于公约框架下在中国深圳成立红树林国际组织总部等动议。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利用福田红树林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之际,开展红树林国际伙伴机制前期论证研究、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交相关材料。

 

●2021年11月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听取红树林基金会关于“红树林2050”伙伴关系机制筹建方案的汇报,对在深建立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红树林国际培训中心)事宜表示支持,并提出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沟通对接等相关推进措施意见。

 

图片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列为湿地公约COP14大会重要成果之一

 

《湿地公约》COP14大会于2022年11月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期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项国际会议。会议筹备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商议决定将“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列为本届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

 

●2022年9月 为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在湿地公约的框架下推动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红树林基金会在湿地公约官网注册主办“全球红树林2030/2050边会”,邀请了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湿地国际(W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共同协办,获得公约秘书处正式批准,并于2022年11月7日在公约大会期间在日内瓦举行了该场边会,争取更多国际社会支持。

 

●2022年10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COP14大会筹备进展、三项COP14大会成果协调工作推进情况,其中包括“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图片

 

深圳积极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

 

●2022年3月-8月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次与《湿地公约》COP14筹备执委会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2022年7月、9月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别回复了市人大代表刘朝霞等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建立红树林国际中心的建议》的议案,以及市政协委员孙莉莉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创建红树林伙伴关系国际总部的提案》,明确支持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创建工作,并成立工作小组,为申报做好前期基础工作。

 

●2022年8月3日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梳理相关背景及申报优势条件等内容,向深圳市政府上报《关于以市政府名义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请示》(深规划资源〔2022〕454号)。

 

●2022年8月25日 深圳市政府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报送《关于申请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请示》(深府〔2022〕60号),启动草拟初步筹建方案。

 

●2022年9月30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转来《关于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复函》(林函湿字〔2022〕84号),明确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并要求深圳市组织制定筹建方案,明确平台运作模式、场地、资金渠道及规模、机构人员及主要活动等内容。根据对外磋商情况,适时启动筹建工作。

 

●2023年5月15日-18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32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6个国际组织及多个研究机构的120名中外代表参会,就红树林保护修复国家经验发表主旨演讲,并围绕知识共享与科研合作、技术与实践交流、公众教育、能力建设等四方面内容开展讨论。会议拓展交流合作外延,为争取各国代表认同和支持奠定了基础。

 

●2023年7月25日-28日 作为落实《湿地公约》COP14大会成果的一次重要行动,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29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7个国际组织,以及多个研究机构共约160名中外代表参会。论坛期间,举办部级圆桌会议、全体会议、各国红树林风光图片展览等多项活动,形成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成果。包括成立由27个国家(含中国)组成的“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通过了支持中心建设的《共同声明》;设立了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讨论共识了中心筹建方案;明确了中心未来三年工作计划。中方明确表示《湿地公约》常委会议通过区域动议后,立即启动所有后续工作。

 

●2023年9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深圳市分别组团赴瑞士参会。深圳市在会议期间开展宣讲推介活动,配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多边会见等工作,推动公约常委会审议通过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

 

图片

 

“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通过大会表决

 

●2022年11月5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COP14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2022年11月9日 《湿地公约》COP14大会就“国际红树林中心”进行讨论,29个国家代表发言,形成提交大会表决的材料。

 

●2022年11月12日 《湿地公约》COP14大会表决通过关于“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欢迎中国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共同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提案,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其工作重点。决议鼓励所有感兴趣的缔约方、NGO、社会组织以开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鼓励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

 

●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2023年9月6日15时23分,《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方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

 

 

评论

“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15时23分,《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红树林被誉为“地球之肾”、海岸卫士、天然物种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储碳能力。红树林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还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

 

南海之滨,红树之城。深圳自然禀赋优越,湿地资源丰富,有296公顷的红树林在肆意生长。红树葱郁、水岸相缠,为数以十万计南来北徙的候鸟筑起了万里迁徙的中转港。这里有着全球唯一的都市城央原生态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扇重要窗口。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意味着深圳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将红树定为“市树”的深圳,多年来始终重视红树林保护修复,创造积累了从城市规划到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的成功经验,取得显著成效。这是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圳为湿地保护交出的新答卷。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还标志着深圳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这不仅对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也将助力我国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使命在肩,全力以赴。建设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有条件、有能力。深圳应立足自身优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在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

 

矢志示范,更上层楼。从红树林到“国际红树林中心”,不光是概念的转化,更是责任、使命、任务的扩展。这是认可,也是鼓舞。深圳当以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红树林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先行实践者”、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实现全球环境有效治理的“有益贡献者”。

 

美丽征程,风鹏正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让湿地永远诗意,让自然“深”生不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
记者:秦绮蔚
编辑:赖鼎睿
审读:黄淳 吴剑林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MCF微博及微信
MCF微博
MCF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