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2019年中国中央政府批准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纲要》中,“科技湾区、金融湾区、绿色湾区”是大湾区重要的特色。其中,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推动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等,都属于绿色湾区涵盖的内容。

11.jpg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社会化参与公园生态管理实践,探索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现的城市公园管理模式。影响并推动湾区其他区域开展水鸟栖息地营造、外来入侵植物治理、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友好设施建设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立足深圳,放眼全球,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湾区湿地教育

为了建立公众对湾区湿地及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认知和情感连接,引领公众持续关注、支持和参与湿地保护行动。项目聚焦湾区湿地,与各个单位合作运营自然教育中心 / 自然学校,根据各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质,开发并不断升级了面向不同人群的课程体系。
网页:https://lxi.me/3Q0pL6


保护合作网络

项目将通过推动建立区域化的合作网络,推广NbS管理实践,提升湾区生物多样性;推动建立社会化的合作机制,创新绿色金融应用,助力湾区生态与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和公众广泛参与,共同服务于世界一流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