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掩,以红树植物为代表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木本植物群落,被称为“海上森林”,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净化水质、储碳固碳、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等许多重要生态功能,是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后半叶,全球的红树林消失35%,而中国更是损失了73%的红树林面积。因此,为应对红树林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刻不容缓。
项目使命
让我们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更加繁盛,使当地社区福祉得到提升,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重点关注方向一:红树林湿地修复
当前是国内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开展的关键阶段,《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提出要科学营造和修复红树林。强调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采用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重建海上森林项目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将退塘还林/湿、外来物种治理、自然恢复、退化红树林修复列为重点工作方向,支持相关科学研究,打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ature-based Solution)的红树林保护修复示范项目。同时也推动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交流,推进东南亚区域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修复工作。
重点关注方向二:红树林合理利用
大部分红树林湿地周边分布有传统渔业社区,要平衡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对红树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重建海上森林项目通过在地示范项目探索红树林合理利用模式,开发红树林生态产品、开展红树林生态旅游、关注蓝碳交易。同时,重建海上森林项目将在红树林合理利用中积极促进社区的参与,既让社区从保护中受益,又借助当地社区力量规范红树林湿地的人为活动、减轻对红树林的威胁,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社区生计。通过开展实践项目,我们期望能够形成方案和示范,使社区与红树林湿地和谐共存,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提升保护的有效性和社区福祉。
重点关注方向三:保护地有效管理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复杂性,对该系统的认识与综合管理需要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红树林保护地的管理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因此,重建海上森林项目积极促进与关键保护地在保护规划、生态监测、湿地教育、社区共管等方面的合作,开展培训、资助及政策倡导等方式,通过助推行业发展促进中国及东南亚区域的红树林有效保护及修复,提升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